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

「鹽」重了,讓孩子血壓拉警報!

現代人飲食中的鹽份,往往不是來自家廚房的鹽罐,而是外食。credit: CC by  H is for Home@flickr
「又」在新聞上看到外食鈉超標,一點也不令人意外,這幾乎已經是常態。

由「鹹」入「淡」難,外食中的「鹽重」問題,不止在台灣,在歐美也一樣嚴重。

倘若,香噴噴的漢堡、披薩跟薯條、洋芋片,還有微波得熱騰騰的超商鮮食便當,常常出現在您家的餐桌上嗎?父母要當心孩子從小就養成「吃重鹹」的飲食習慣,而成為高血壓的最佳侯選人。

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(CDC)二○一二年九月發表在《兒科》( pediatrics)上發表的研究裡顯示,6235位八到十八歲的美國孩子,每天平均攝食3387毫克的鈉,相當於8公克以上的鹽份,已與美國成人的鹽份的攝取量不相上下。

而這個研究中的孩子,有15%已有高血壓或高血壓輕度上升的情況。即使對孩子來說, 高鹽飲食也會增加一倍罹患高血壓的風險,尤其是對於超重或肥胖的孩子,高鹽飲食會讓高血壓的風險提高到三倍。

為了避免高鹽傷害孩子的心臟,每日鈉的攝取量應該控制在2300毫克以下,相當於6公克以下的鹽份。

二○一二年十二月,同樣發表在《兒科》( pediatrics)的最新研究則發現,4283位二到十六歲的澳洲孩子中,有62%會喝含糖飲料,而會喝超過250公克含糖飲料的孩子,約有26%有超重或肥胖的問題。

更值得重視的是鹽份吃多,就會讓人覺得口渴,而想喝些含糖飲料,澳洲孩子每天多攝食1公克的鹽份,就會在每日飲食中,多攝食17公克的含糖飲料,因此,這份研究的結論是,減鹽不只對降低血壓有好處,在孩子肥胖的預防上,也可能是有用的。

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和美國農業部(USDA),最近為了如何減少食物中的鹽份,大傷腦筋,主要原因是美國人飲食中75%的鹽份,並非自家廚房的鹽罐,而是來自於包裝食品及餐廳,因此,多在家吃飯,在購買包裝食品時,學著閱讀食品的營養標示表,選擇含鹽量較低的食品,都非常的重要。

而那些食品中的鹽含量特別高,有如隱形的「鈉炸彈」呢?

.麵包及麵包卷
.加工肉品,如:火腿、培根
.披薩
.家禽
.湯
.三明治
.奶酪或起司
.麵食
.肉類菜餚,如:肉塊或肉汁
.超好吃的零食,如:洋芋片、餅乾、爆米花

另外,飲料中隱藏的鹽份,也不可小看,像是市售的果汁、運動飲料、電解水、能量飲料、碳酸飲料,其實,都有鹽份的存在。

而吃起來特別香辣的泡麵,也要特別的當心。舉例來說:韓國的辣白菜泡菜味拉麵,每100公克含1996毫克的鈉,但一包裝有120公克,約是2395毫克的鈉,只要吃一包,就已經爆表,超過每日鈉攝取量2300毫克的標準。

韓國拉麵一包約含2395毫克的鈉,已超過每日鈉攝取量2300毫克的標準。

若您習慣買便利商品的微波食品給孩子食用,也請務必看清楚鈉含量,尤其是鮮食的三明治、便當及麵食,因不含防腐劑,通常較可能含有高比例的鹽份來防止鮮食變質,特別是紅燒、滷製、燴炒、蔥爆、咖哩、煙燻、藥膳類口味較重的鮮食,更是可疑的「鈉炸彈」。

以小七的下酒菜系列為例,切達起司球一小包,就有1019毫克的鈉,吃起來自然鹽香又夠味。鮮食中的羊肉爐麵線,每100公克含345毫克的鈉,乍看之下,好像還好,可事實上,羊肉爐麵線一碗有606公克,總量約為2090毫克的鈉,只要吃一碗,就直逼每日鈉攝取量2300毫克的量,含鹽量相當可觀,不能不多加留意。(本文同步發表@PanSci泛科學)


  參考資料  





  • Quanhe Yang, et al. 2012. Sodium Intake and Blood Pressure Among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. pediatrics
  • Carley A. Grimes, et al. 2012. Dietary Salt Intake, Sugar-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, and Obesity Risk. pediatrics
  • Helping Consumers Reduce Sodium Intake. 




  • 本文作者:
    黃秀美,現為自由媒體人。 

    目前是《良醫健康網》〈名醫一點通〉、《商業周刊》〈名醫專欄〉、《泛科學PanSci》〈小星星之光〉專欄撰稿人。


    FB社群:名醫一點通


    著作: 商業周刊《146位名醫問診》、原水出版《男人看不見的敵人~攝護腺癌》。










    急性牙髓炎為何痛到飆淚?


    我國網球好手盧彥勳,近日因劇烈牙痛退賽,也提醒我們要多注意自己的牙齒保健。
    圖片連結來源:盧彥勳FB

    今天在體育新聞及盧彥勳的FB上,看到我國的網球好手盧彥勳牙痛退賽,盧彥勳的哥哥盧威儒在FB上提及,「盧彥勳已疼痛到有點歇斯底里,身體不斷的發抖,並放聲痛哭,說疼痛愈來愈激烈,他覺得自己撐不過天亮。」

    可別覺得是盧彥勳太脆弱,這個月為了1314期商業周刊名醫專欄怎樣不在春節鬧牙疼採訪時,受訪的榮總牙髓科醫師楊淑芬就說過,「牙痛,可比生小孩還痛。」

    疼痛指數滿分是十分,盧彥勳達疼痛指數九分,可見得已經是痛到滿地打滾的程度了。我猜他可能是急性牙髓炎。

    我們人類的牙齒裡的牙髓腔內有狹小的根管,是神經跟血管等軟組織通過的路徑,被包覆在牙齒的硬組織中。

    當牙髓組織因蛀牙或裂齒而有急性感染發炎時,血流會增加,導致牙髓腔壓力倍增,刺激到牙髓神經,伴隨著心搏有一跳一跳的抽痛,夜晚躺下來時,血液迴流比站立為多,疼痛會更劇烈,半夜痛到醒非常常見。

    若真是智齒所導致,那蛀牙的可能性會比較高,難怪很多牙醫師,都覺得智齒是牙齒中的盲腸,長得不好或容易蛀牙時,可考慮預防性的拔除。

    而您自己,有多久沒看牙醫?


    不管再怎麼忙,記得過年前先去看個牙醫吧!

    雖然,根據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的統計,二○一二年十二月,台灣地區有6,533家牙醫院所,密度比全國最大的超商通路7-ELEVEn還高,且有上萬名牙醫師,提供便利的口腔醫療服務。

    但台灣的農曆年期間,特別是除夕到初四,絕大多數牙醫院所會休診,是一年之中,犯牙痛,最難找到牙醫師看診的時刻,這段時間牙痛,只能掛急診,真的會很折磨的。(本文同步發表@1314沒齒難忘)

    後記:

    盧彥勳已返台就診,証實是急性牙髓炎導致的劇痛,他的主治醫師,也提到「比女性分娩還痛」這個特點,大家真的要好好善待自己的牙齒啊!



    本文作者:


    黃秀美,現為自由媒體人。 

    目前是《良醫健康網》〈名醫一點通〉、《商業周刊》〈名醫專欄〉、《泛科學PanSci》〈小星星之光〉專欄撰稿人。


    FB社群:名醫一點通


    著作: 商業周刊《146位名醫問診》、原水出版《男人看不見的敵人~攝護腺癌》。










   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

    喝太多?其實與酒量好不好無關



    杯底嘸湯飼金魚,怎樣才算是飲酒過量了呢?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credit: CC by capn madd matt@flickr

    每到年關的忘年會,常常會給人,大口喝酒的正常理由,但是怎樣才算喝過頭?

    其實,跟酒量好不好,並沒有直接關係,而是跟酒精的攝取量,以及,飲酒所造成的問題比較有關。 

    英國的國家醫療保健服務(National Health Service,簡稱NHS)建議,女性不應經常喝二到三單位(unit),男性不應經常喝三到四單位的酒精。

    各種酒類的單位數,換算方式如下:






  • 一罐500ml 的罐裝啤酒,酒精濃度6%,約為 3 單位
  • 一杯250ml 的紅酒,酒精濃度11%,約為2.8 單位
  • 一罐330ml 的蘋果酒,酒精濃度5%,約為1.7 單位
  • 一小杯25ml的烈酒 (如:伏特加、琴酒),約為1單位

  • 舉例來說:女性們,若經常喝一杯250ml 酒精濃度11%的紅酒,就已經是喝多了。

    是不是比大家想像中,還容易過量呢?

    而另一個值得為人父母注意的是,父母的飲酒習慣,不只關係到自己的身心健康,也與子女成年後的飲酒行為有關聯。 

    英國智庫(DEMOS)在二○一二年十二月發表的研究,追蹤了一九七○年某個星期出生在英格蘭、蘇格蘭及威爾斯的17,000個新生兒,並在他們10歲、16歲、34歲時,詢問他們對父母飲酒的看法,是「從不」、「有時」、「常常」或「總是」在喝酒。

    結果發現,16歲時,認為母親「總是」在喝酒的年輕人跟認為母親「有時」在喝酒的年輕人比起來,他在34歲時,有危險飲酒行為是1.7倍。因此,專家建議父母在孩子的面前,也該少喝點酒。



    延展閱讀:飲酒自我評估表:你喝得太多了嗎?

    1、你經常喝含酒精的飲品?
    • 沒有(0分)
    • 每月1次或更少(1分)
    • 每月2到4次(2分)
    • 每周2到3次(3分)
    • 每周4次或以上(4分)
    2、你通常一天喝多少單位的酒精?
    • 1到2(0分)
    • 3到4(1分)
    • 5到6(2分)
    • 7到9(3分)
    • 10+(4分)
    3、你有多頻繁會一次喝6單位或以上的酒精?
    • 沒有(0分)
    • 少於一個月(1分)
    • 每個月(2分)
    • 每周(3分)
    • 每天或幾乎每天(4分)
    4、過去一年,你曾經因飲酒而誤事嗎?
    • 沒有(0分)
    • 少於一個月(1分)
    • 每個月(2分)
    • 每周(3分)
    • 每天或幾乎每天(4分)
    5、過去一年,你曾經一開始喝酒,就停不下來嗎?
    • 沒有(0分)
    • 少於一個月(1分)
    • 每個月(2分)
    • 每周(3分)
    • 每天或幾乎每天(4分)
    6、過去一年,你曾經一大早,就開始大量喝酒嗎?
    • 沒有(0分)
    • 少於一個月(1分)
    • 每個月(2分)
    • 每周(3分)
    • 每天或幾乎每天(4分)
    7、過去一年,你曾在飲酒後,有內疚感或覺得悔恨?
    • 沒有(0分)
    • 少於一個月(1分)
    • 每個月(2分)
    • 每周(3分)
    • 每天或幾乎每天(4分)
    8、過去一年,你曾因飲酒,沒辦法記住前一晚發生過什麼事嗎?
    • 沒有(0分)
    • 偶爾(1分)
    • 每個月(2分)
    • 每周(3分)
    • 每天(4分)
    9、你曾經喝酒喝到讓自己或別人受傷嗎?
    • 沒有,從未發生過(0分)
    • 有,但不是過去一年內的事(2分)
    • 有,而且是在過去一年內(4分)
    10、有親友、醫護,一直在關心你的飲酒問題,或勸你少喝一點嗎?
    • 沒有,從未有過(0分)
    • 有,但不是過去一年內的事(2分)
    • 有,而且是在過去一年內(4分)



    總分0到8分:

    你的飲酒方式不致傷害健康。不過切記即使是只有一次大量喝酒,仍有可能帶來風險。
    總分8到20分:

    照你這種喝法,有可能會增加健康的風險,可能要考慮開始減量。
    總分20到40分:

    你的飲酒方式,已經造成問題,可能需要專家的協助。


      參考資料   



    本文作者:
    黃秀美,現為自由媒體人。 

    目前是《良醫健康網》〈名醫一點通〉、《商業周刊》〈名醫專欄〉、《泛科學PanSci》〈小星星之光〉專欄撰稿人。


    FB社群:名醫一點通


    著作: 商業周刊《146位名醫問診》、原水出版《男人看不見的敵人~攝護腺癌》。